話說我在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的網站裡,發現了一系列的<倫敦特集>,每一篇都短短的,但我讀起來卻饒富趣味。尤其是美麗佳人有一個系列叫<台灣女人在倫敦> 這個系列訪問了4-5個在英國工作生活的台灣女人,每個女人都在倫敦待上了至少10年以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事業,甚至是創業。我真的是十分的佩服,因為我本人也在英國待過兩年,倫敦也是有空就會去玩,說不上到上百次,但是每次讀到此系列列出的一些倫敦區塊或地名我都不是太陌生。好囉接下來我就擷取一些我覺得文章有趣的片段,以跟英國妹對話來做分享 (不知道英國妹的人請看之前的介紹_英國妹出場)
老闆: 美麗佳人的文章中提到了 " 倫敦人口約800萬,台北人口約260萬,每一年到英國做國際學生的人口卻就有25萬人。這不是台灣女人的 Comfort Zone。不單只是因為不能講國語,而是因為大部分的時間,妳都得學會自己走著。走在 Oxford Circus 買衣服,更發現周遭有10種髮色、5種膚色、6種語言。" 我想這段話充分的解釋了倫敦的多樣性和國際性,英國妹妳怎麼看?
英國妹: 我記得我剛來英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土喔,倫敦充滿了時尚的人,每個人都穿得好得體,我像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覺得好丟臉喔。然後倫敦很大,十分國際,各式各樣的人從世界各地來聚集在此。街上的人都走得很快,even英國女人穿著高跟鞋,也是走得像飛奔,我在英國腳力練的很強。你到了倫敦,你競爭的對象就不只是台灣的人而已,你就是跟全世界的人在競爭,在這裡看的不是你的膚色,而是你的實力了。某種程度我是很恍恐的。
老闆: 在異鄉打拼本來就很不容易,要習慣著不同的文化,講著不同的語言,但是我們應該高興我們這一代,至少到國外打拼的機會不是那麼的難了,因為一直有一些前輩的例子,而且現在你到英國念書,就可以想有兩年的工作簽證,說不一定之後會再開放更久的工作簽證。我一直覺得到國外唸書跟在國外工作是兩碼子壓力程度的事,如果你已經覺得出國念書壓力很大,那在國外工作的壓力和心酸就是"超級大"。在英國你的老闆不一定是英國人,你的同事也不一定是英國人,所以你不只要熟悉一種文化,而是要非常尊重各種不同的人腫和文化,不然你踢到鐵板你都不知道。
接下來,老闆我要開始一一介紹,到底美麗佳人,介紹了哪些台灣女人在倫敦呢?
No.1 國際間發光發熱的設計師潘蓓寧: 老闆我搜尋Google 然後知道了一些潘的背景;
"她在高中還沒畢業就去英國念預備學校, 一路念到劍橋的建築碩士, 然後又不知道為啥跑去紐約玩衣服, 最後在倫敦又念了個fashion的學位, 變成服裝設計界專門研究SCM相關的教授,她才30出頭". (摘路 蒙西拉蒙布朗_潘寶的衣服_Deploy)。
搜尋過後才知道原來又是位高人,她在美麗佳人說到 她在倫敦待了22年,在這裡創業發跡,最大的感觸是 :「在這邊,員工跟老闆的關係是對等的,不像台灣跟中國的員工可能必須要向著老闆。這裡是,我們下班可以一起去喝杯小酒聊天,但是晚上七點以後,我絕對不會打電話去給員工。」
英國妹: 我一直覺得公司員工的制度建不健全跟一個國家的體制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英國的體制是很健全的,所以每個人除了工作之外也可以跟生活做一個平衡。還有喝酒對英國人都是生活的事,我以前念書我的校園裡都還有酒吧,參加學術研討會後,我們是每人拿一杯紅酒或白酒在哪裡討論研究課題,感覺好不浪漫喔。
潘蓓寧的網站 Deploy
老闆: NO.2 是在倫敦生活的Chris Wang 她是做建築的,我覺得她說得讓我最有感概的話就是 " 她感謝倫敦的生態,你做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總會有人珍惜你的天分,而不必去跟老闆博感情。" 聽到這些話,真的話大爆淚。因為我們這麼努力就是希望被世界看見,但是得要大環境認可,我們的才能才可以被看見,倫敦就到了,然怪才能吸引這麼多人聚集。
再來 她又說了「這裡有夢,有機會站上國際舞台」、「在這裡,妳碰到的是全世界,因為地理位置,倫敦可以碰到各式不同的人」、「在倫敦,妳不必跟在美國時候一樣,一切都關於商業與利益,妳可以單純表現自己」。
我一直覺得在英國創業的台灣人比在美國的還要再堅強,因為我覺得相對來說我覺得英國創業較困難。我覺得英國對於亞洲人的移民史是比美國還短的。但是我絕對相信美國是比較商業和利益面,英國就不會這麼在乎這些,所以我覺得要看你自己的個性,看你自己喜歡哪個國家的環境,然後再做出國念書和工作的計畫。
" 她們需要極大的勇氣才能留下。因為跨了半個地球...不會有人繞著你,捧著你過生活。"__美麗佳人
老闆: No.3 是一個搞音樂的女人,叫Charlie,跟老爸借錢在倫敦搞音樂,結果連白人老外都喜歡她們的音樂。她說 "她要做屬於台灣的音樂"
英國妹: 我搞不懂我們為什麼需要這樣大老遠的到國外去找認同,為什麼老外還比較喜歡台灣的音樂。為什麼台灣人不能喜歡自己的音樂,然到看不出什麼是好的東西嗎?
老闆: 最後兩位,一位叫 Bernice 說的這一段我覺得很令人深省 「我一直很感謝台灣的教育。那基礎跟 quality 與國外很不同,因為當國外對於教育很自由時,妳反而會失去一些學習事情的機會,沒有節制地偏往自己喜歡的那邊。我總是認為台灣就像亞洲的瑞士一樣,我從來沒有想要假裝自己是英國人,我很驕傲能作為一個台灣人,要不是我在台灣受過這些教育,我不會有這樣的造化。」
我跟她有相同的感覺,我也是從小受台灣教育長大的,到國外也才5年,我是台灣人,但是台灣文化,美國,和英國文化不斷的在我的內心融合衝擊,產生新的看法,新的創意,我有點害怕,因為未知,也很想找跟我有相同背景的人,找認同。我期許我是一個有國際觀的台灣人,可以一起來做一些不一樣的事,回饋給台灣,我生長的這塊土地。
再來是這位Janice,她說 。「台灣是一個像香港跟東京的結合體,但也有中國與美國的文化。我常常跟朋友解釋海峽兩岸的關係,也一再告訴大家,我們有自己的幣值、自己的零售業,是一個自由的地方。」
你不覺得J 說的一語道中的那種感覺嗎? 我在國外那麼久,歪國人對中國人台灣人香港人日本人都傻傻分不清楚,其實這樣的梗也都是電視上的老笑話了,很多時候都很想反駁,但是又覺得說不出所以然,真的很糟糕,有總心有餘很力不足。
最後,我希望下次美麗佳人可以把你訪問的人名背景再介紹更仔細一點,這樣我們會比較有脈絡,也對未來想到英國留學的人有一點慨念和背景。
美麗佳人,<倫敦特集__台灣女人在倫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